近年來,東??h紀委緊緊抓住基層“三資”這個群眾關注度高的熱點問題,嚴查群眾身邊的腐敗和“四風”問題,構建“互聯網+反腐”模式規范“三資”監管,開展基層“三資”專項巡察整治工作,進一步規范農村“三資”管理。
一、加強源頭防控,為“三資”規范化管理打基礎。一是規章制度扎緊防腐“鐵籬笆”。梳理農村“三資”管理中的違法違紀問題,經過不斷調研探索,先后出臺了《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干部任期和離任審計制度》和《村干部簽訂財務收支期末承諾書》等制度,明確要求農村各項資金收支明細情況,村集體財產的承包、租賃合同的履行情況、固定資產的形成、變更和處理情況等所有“三資”情況,全部納入縣級審計。二是推行村級派駐紀檢監督員制度。挑選各鄉鎮、街道中作風正派、辦事公正、群眾威信較高的人員派駐到各村擔任紀檢員,具體負責對村兩委干部的履職及廉潔自律,村級重大事項民主決策,村務公開、財務公開、村級財務審計、重大村務決策等事項進行監督,及時發現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在“三資”管理方面存在的苗頭性、傾向性問題以及輕微違紀行為,駐村紀檢員在履職過程中,發現村里有輕微問題時,可及時糾正解決,發現較大問題時,及時交由黨委、紀委處理。三是實行村干部審計監督制度。縣紀委、財政局、審計局等職能部門組成審計小組,采取村干部任期內審計和離任審計兩種模式,任期內審計每年進行一次,離任審計在干部換屆選舉或重新任命之前進行。2016年9月,審計小組在例行審計中發現,雙店鎮前雙村在2016年4至7月間,沒有記村賬,也沒有進行村務公開。審計小組將情況反饋至縣紀委,縣紀委第四工作室進行調查核實后,對村會計翟懷山誡勉談話,并在全縣通報。
二、科學有效監管,實現“三資”管理新跨越。一是實現“三資”信息的網上查詢。建立健全縣、鄉、村三級聯網的村級財務計算機監管網絡,構建“三資”信息化監管網絡平臺。全縣各村的財務收支明細全部錄入“三資”信息化監管系統,該系統對全縣各行政村相關財務數據自動提取、自動生成、自動公開,實現全縣346個村的賬務處理的網上進行,農村集體的資金、資產、資源的數據都可以在網上查詢。二是實現“三資”的網絡監管。“三資”信息化監管網絡平臺通過梳理、歸納“三資”管理中的風險環節,對農村超預算支出、大額資金支出、經濟合同履約時間和交付金額等關鍵環節出現的違規、異常指標及時進行提醒和警示,排查出資產處置異常、租賃無書面合同等若干風險點。并按照風險等級,實施“黃、橙、紅”三色預警,對全縣“三資”運行軌跡進行動態、全面監控,有效杜絕人為選擇性、部分性公開行為。三是實現“三資”的保值增值。率先建立產權交易中心。構建覆蓋全縣農村集體產權交易的縣鄉兩級平臺,全縣所轄農村集體產權依法流轉交易全部納入,其中,單宗流轉土地50畝以下、流轉時間低于一年的,或者合同標的在1萬元以下的集體產權在鄉鎮二級平臺交易,其余均在縣級平臺交易,有效激活農村生產要素流動,使集體產權陽光交易、優化配置,解決暗箱操作現象。
三、強化責任擔當,懲治“三資”貪腐出成效。一是簽字背書確保紀律審查實效。該縣“三資”方面的違紀違法線索,經信訪室扎口編號后,縣紀委分管案件副書記簽批責任科室查處后,責任科室負責人承接時全部進行“簽字背書”,明確案件查辦時限,在規定時間內辦結,并對調查結果負責,確保對“三資”問題線索的深挖細查,不放過任何一個侵害群眾利益的“蛀蟲”。二是“一案雙查”壓實責任。該縣紀委不斷強化問題線索處置和執紀審查力度,對監督檢查、信訪舉報、上級交辦等反映的涉及“三資”管理不規范、民主決策制度執行不到位、群眾反映問題突出、村干部違紀違法等問題快速處置,全部實行“一案雙查”,既查清當事人違紀違法行為,又追究相關鄉鎮黨委的主體責任、紀委監督責任的失職瀆職問題,切實解決侵害群眾利益的腐敗問題。2017年以來,該縣對鄉鎮轄區發生的“三資”管理方面違紀違法案件實行“一案雙查”的案件共3例。三是發揮巡察利劍監督作用。該縣從紀委、審計、財政、農工辦等相關單位,抽調專業人員,組建6個專項“三資”管理專項巡察組,每組確定一名組長和聯絡人,細化排查任務,對發現的巡察線索及時上報縣紀委信訪室,2017年以來,巡察組共移交“三資”管理方面的問題線索14條,立案審查2人,給予黨紀政紀處理2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