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日報今日談《“拎包”之勞別都代勞了》的文章講了一個笑話:“開會時間臨近,主席臺側有人拎包走上臺來,全場掌聲雷動。不料來的卻是一位秘書,他是專門把領導的皮包先拎上主席臺的。秘書一臉尷尬,臺下一片哄笑……” 哄笑聲中,我們看到的是多年來在人們大腦里形成的固定思維,把領導當成“了不起”的“大人物”甚至“神秘人物”!只要有這種“領導”出現的地方,就是一片恭維聲,看到的就是一些“大人物”與“小人物”上演的官場盛氣凌人和卑躬屈膝戲。如果只把其看成是一個笑話,那倒可以讓努力工作的干部爽爽神,但如果把其當成官場的理所當然,那就是一個可以讓每一個“領導“都應當笑不起來的“冷笑話”。 然而,在現實生活中,到處可見很多與“官”相關的行為,比如下屬鞍前馬后為領導“拎包、拿杯、打傘”,到辦公室上班時要提前為其開好辦公室的門、出辦公室要用替領導開車門、上下班要專職司機接送、下基層屁股后面跟著專職秘書、在食堂吃飯要安排吃特殊伙食、不排隊辦理專門的VIP卡、講話稿要秘書代寫等等;甚至一些地方只要有上級領導來檢查工作搞得雞飛狗跳,就連平時正常打掃街道衛生的清潔工都要在路邊等候,直到領導來了走了才“解放了”。 “領導”首先是人,長得有手有腳,難道他自己不會拎包、打傘、開門、打車嗎?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,注重禮節那是傳統,但作為一名領導干部,如果長期這樣,雖然不能都說這些是官僚主義的表現,但至少是“官氣”的張揚,是特權思想在作怪。 當前,各級黨組織按照中央統一部署,切實開展密切聯系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,堅決反對“四風”,就是要讓各級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帶好頭,作好表率,除掉身上的官氣,多接群眾的地氣,在百姓面前多一些平易。那些曾經的“警車開道、擺放鮮花、邊界接送、入駐高級套房”等行為已經逐步在領導干部中淡出,那是中央領導帶了好頭,八項規定才收到了成效,而與廣大老百姓天天打交道的基層“領導”干部更應當自覺維護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,就算領導再忙碌,自己能干的事,這些本身就是再小不過的事要自己干,要從思想深處去掉那些“習以為常”的行為,讓百姓真切的感受到黨員干部在作表率,黨風政風在好轉。(轉自中紀委網站)